中国官方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结婚登记的数量再度下探,降至610万对,比2023年急跌20%。一年间减少超过150万对结婚的情况震惊网民。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之外,各界也在探究除了经济问题外,还有什么原因使中国的年轻人拒绝结婚?
中国民政部官网周六(2月8日)公布多项去年的民政统计数据,其中婚姻登记数字成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2024年累计全国结婚登记数只有610.6万对,比2023年的768.0万对减少157.4万对,下跌20.5%。反观,离婚登记对数为262.1万对,比2023年的259.3万对增加2.8万对,升高1.1%。
数据引发中国媒体和网民的关注和讨论。《澎湃新闻》表示,去年结婚登记数字下降,是经历2023年的止跌回升后再度下探。在2013年时,有超过1300万对登记结婚,10多年间中国结婚对数减少超过700万对。消息公布后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网民以“震惊”形容结婚对数年降2成的情况,不少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经济不景气造成。
中国留学生Emily对本台表示,经济问题是让年轻人不想结和结不成婚的主要原因,她认识的朋友当中,已有人去年原本要结婚,是因为钱的问题,婚事最终告吹。
Emily说:“经济肯定是首要的,大家都在想如何自保,大家都觉得自己能有一份工作,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和过得好已经很不容易了。在这个条件下去结婚的话,毕竟这是一个很大的支出。结婚估计都是6位数以上了,经济又不好,男方家庭能给到的东西少之又少。我真的有朋友她是上海人去年要订婚了,对方是温州人,然后就是因为家里两边这个钱谈不拢,没有能按照她们家的要求办婚礼的规模吧,就是办酒席的一个问题。最后就散了。”
提高离婚难度中国女性更不敢轻易结婚
Emily表示,中国当局在去年提出要修订《婚姻法》,设离婚冷静期和只要一方不愿意就可以撤销离婚的离婚限制,也使很多中国的女性对结婚望而却步。
Emily说:“很多女孩子跟我说过,现在知道的《婚姻法》是这样改的,离婚冷静期30天,这个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假设说这个男的家暴的话,这30天肯定已死了,好吗?中国的policy maker(政策制定者)是为了针对生育率下降,不让别人离婚,而让大家生孩子,但是怎么可能呢?(政策制定者)他完全就是没有来保护女性的权益。这件事(离婚)这么难,就像一个圈套一样,女生就会三思而后行,就会把婚姻看得比较负面的吧。”
中国学历贬值严重考研考博放弃结婚
中国大学生Jerry对本台表示,男生不结婚的原因与女生有点不同。他表示,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找工作难,婚后要承担多个家庭的开支,使男生对成为一家之主感到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与中国的学历贬值严重有关。
Jerry说:“很多人不结婚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经济不景气,学历在贬值,以往是大学毕业就能找工作,现在是往往是毕业之后还要再考一个硕士,甚至再读一个博士。尤其这几年我身边特别多人,大学出来之后因为找了1年没找到工作的,接着回炉去读硕士,这样一下子可能10年就下来了。经济其实是婚姻的一个基础吧,没有一个固定的收入,读书的这段时间不太会考虑婚姻。”
“我们是最后一代”触动年轻人反思
Jerry表示,疫情对20多岁的中国年轻一代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很多价值观都改变了,不仅是想追求更自由的生活,也引发他们反思是否有结婚的必要。
Jerry说:“中国的年轻人对社会的这个印象其实是很负面的。在疫情的时候,有人讲了我们是最后一代,因为我身边很多人确实听到这个话之后有触动。这句话确实影响了中国年轻人对于这个生育观和婚姻观,就觉得我们有什么必要让我们的小孩也接受自己的老路,接受这个社会的不公吗?大家都说了,只要你躺平了镰刀割你也割不下来。”
年轻人对未来严重不安中国经济陷危机
来自中国的年轻自媒体人公子沈表示,经济问题是导致中国结婚登记在一年之间急跌的原因之一,背后也包含年轻一代对社会不公和资源集中在体制内的不满,加上工作朝不保夕,对未来有很严重的不安感,是真正导致年轻人不想结婚的原因,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
公子沈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说大家都都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大家躺平、没有下一代或者是拒绝结婚,这种情况对今天的政府来讲,对今天中国经济来讲,又是一个恶性循环。它本来是经济差时使大家都不想结婚,不想结婚没有孩子的话,消费的意愿就会减少,所以经济会更差,所以这种问题对今天的中国经济来讲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不婚不育是社会病衍生其他社会问题
时事评论员王剑表示,结婚登记数据急下跌反映中国社会弥漫严重的悲观情绪,并会引发更多社会问题。
王剑说:“结婚暴跌当然是因为这个社会和经济的不稳定。经济危机导致的社会危机,社会危机其中一个方面表现在大家完全不觉得社会有希望啊,社会气氛这么悲观,我为什么结婚。当然是社会病啊,你现在只有600多万的结婚对数,生娃的数量肯定少于600万,这就是整个社会恶性循环的结果呀!”
王剑表示,经济和社会问题是一环扣一环的关係,年轻人不婚不育,结婚和生育率下跌最直接打击是奶粉和婴儿车等多个与生育有关的产业,相信这些产业很快要面对存活危机等问题。
2024年中国结婚登记减逾150多万对
Re: 2024年中国结婚登记减逾150多万对
尽管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年轻夫妇结婚生子,以减缓人口下滑,但官方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的结婚登记数仍然下降了五分之一,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
中国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比2023年的768万减少了157.4万对,下降幅度约20.5%。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人口统计学家易富贤表示:“(这是)史无前例!即使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Covid-19),结婚登记数也仅下降了12.2%。”
他指出,去年中国结婚登记数还不到2013年1347万对的一半,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中国政府的政治和经济雄心将被其人口的致命弱点给毁掉”。
据中国媒体澎湃新闻报道,中国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结婚登记数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后,已持续下跌多年,于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2021年跌破800万对大关,2022年降至683.5万对、跌破700万对大关,2023年回升至768万对。
不料,2024年中国结婚登记数又锐减至610.6万,低于2022年的数据。这意味着2023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止跌回升仅是昙花一现。
官方数据还显示,中国去年有262.1万对夫妇提出离婚申请,比2023年增加了2.8万对、上升了约1.1%。
长期以来,中国结婚和组建家庭意愿的下降被归咎于育儿和教育成本高昂,加上过去几年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有工作的人也对自己的长期前景感到不安。
最新官方数据在微博引发讨论,许多人认为这反映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实面向。来自广东的用户“八个六斋”短评称:“生活这么累,哪还有勇气结婚,唉。”河北网民“百鸟归巢入雀笼”的评论“可喜可贺”很快就吸引了2.7万人按赞与500多条回复。
四川微博用户“秋名山在下雨”表示:“我觉得一个人挺好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用拼房拼车拼娃,不用在乎彩礼婚房,一个月工资,想吃啥吃啥,想去哪儿玩去哪儿玩,希望我屋头人早点想通,不要催我讨老婆了。”
对于中国当局来说,提高人们对结婚生子的兴趣已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中国拥有14亿人口,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但其人口老龄化速度很快。中国出生率数十年来持续下降,背景因素是1980年至2015年的“一胎化(或称一孩)政策”以及快速城镇化。未来十年,预计约有三亿中国人(几乎相当于整个美国人口)将进入退休年龄。
2024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措施,其中包括敦促高校将婚姻和“爱情教育”纳入课程,强调对婚姻、爱情、生育和家庭的积极看法。去年11月,中国国务院还号召地方政府投入资源解决人口危机,并倡导尊重生育和“适龄结婚”的观念。
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2023年10月在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中曾经提到,中共官员有责任“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念、家庭观的引导”,并称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
中国近期着手一项修法草案,打算简化结婚手续,同时提高离婚手续的难度。
在刺激生育率方面,除了生育补贴、托育政策等,各地方政府还祭出“打电话催生”的杀手锏,细问民众月经经期、是否有打算生孩子。然而此举已引起不少民众反感。
去年,由于疫情趋缓且适逢十二生肖的龙年,中国出生人数略有增加。但即使出生人数增加,人口总数仍连续第三年下降。
中国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比2023年的768万减少了157.4万对,下降幅度约20.5%。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人口统计学家易富贤表示:“(这是)史无前例!即使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Covid-19),结婚登记数也仅下降了12.2%。”
他指出,去年中国结婚登记数还不到2013年1347万对的一半,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中国政府的政治和经济雄心将被其人口的致命弱点给毁掉”。
据中国媒体澎湃新闻报道,中国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结婚登记数2014年开始逐年下降后,已持续下跌多年,于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2021年跌破800万对大关,2022年降至683.5万对、跌破700万对大关,2023年回升至768万对。
不料,2024年中国结婚登记数又锐减至610.6万,低于2022年的数据。这意味着2023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止跌回升仅是昙花一现。
官方数据还显示,中国去年有262.1万对夫妇提出离婚申请,比2023年增加了2.8万对、上升了约1.1%。
长期以来,中国结婚和组建家庭意愿的下降被归咎于育儿和教育成本高昂,加上过去几年经济增长乏力,导致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即使有工作的人也对自己的长期前景感到不安。
最新官方数据在微博引发讨论,许多人认为这反映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实面向。来自广东的用户“八个六斋”短评称:“生活这么累,哪还有勇气结婚,唉。”河北网民“百鸟归巢入雀笼”的评论“可喜可贺”很快就吸引了2.7万人按赞与500多条回复。
四川微博用户“秋名山在下雨”表示:“我觉得一个人挺好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用拼房拼车拼娃,不用在乎彩礼婚房,一个月工资,想吃啥吃啥,想去哪儿玩去哪儿玩,希望我屋头人早点想通,不要催我讨老婆了。”
对于中国当局来说,提高人们对结婚生子的兴趣已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中国拥有14亿人口,为世界人口第二大国,但其人口老龄化速度很快。中国出生率数十年来持续下降,背景因素是1980年至2015年的“一胎化(或称一孩)政策”以及快速城镇化。未来十年,预计约有三亿中国人(几乎相当于整个美国人口)将进入退休年龄。
2024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措施,其中包括敦促高校将婚姻和“爱情教育”纳入课程,强调对婚姻、爱情、生育和家庭的积极看法。去年11月,中国国务院还号召地方政府投入资源解决人口危机,并倡导尊重生育和“适龄结婚”的观念。
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2023年10月在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中曾经提到,中共官员有责任“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念、家庭观的引导”,并称要“积极培育新型婚育文化。”
中国近期着手一项修法草案,打算简化结婚手续,同时提高离婚手续的难度。
在刺激生育率方面,除了生育补贴、托育政策等,各地方政府还祭出“打电话催生”的杀手锏,细问民众月经经期、是否有打算生孩子。然而此举已引起不少民众反感。
去年,由于疫情趋缓且适逢十二生肖的龙年,中国出生人数略有增加。但即使出生人数增加,人口总数仍连续第三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