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

世界各地新闻
freemind
帖子: 4039
注册时间: 周六 3月 27, 2021 6:55 pm

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

帖子 freemind »

华盛顿——中国政府星期五(2月7日)指责美国通过“施压”“胁迫”手段,“抹黑破坏”北京与其他国家进行的“一带一路”合作,并对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合作计划“深表遗憾”。
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特朗普)(Donald Trump)在1月20日宣誓就职后的演说中,指责巴拿马违背了1999年巴拿马运河所有权转移时所作的承诺,将其运河经营权拱手让给了中国。但是巴拿马政府强力否认这一指控。
川普当时表示,美国将收回巴拿马运河,但是并未透露何时以及如何这么做。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上周日访问巴拿马,并与巴拿马总统何塞・劳尔・穆利诺(Jose Raul Mulino)举行了会谈。卢比奥在会谈中警告巴拿马,必须立即减少川普总统所称中国对巴拿马运河地区的影响力,否则有可能遭到美方的报复和制裁。
穆利诺曾强力拒绝与川普新政府重新讨论巴拿马运河的归属问题,但是他在卢比奥访问过后便宣布巴拿马将不再续签有关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巴拿马随后提前90天正式通知北京,退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
美联社指出,此举似乎是巴拿马在向美国作出妥协。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导的“大国外交”的核心组成部分,意在通过中国与全球各大洲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投资合作,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外交、甚至军事安全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的确在一些国家完成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同时也引起让部分国家坠入“债务陷阱”的关切和指控。
“‘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包括20多个拉美国家在内的150多个国家踊跃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惠及包括巴拿马在内的各国民众,”林剑又说。
巴拿马运河本身目前虽然由巴拿马自己运营,两端的港口却由香港上市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CK Hutchinson)经营。而附近的其他港口则由美国、新加坡以及台湾的私营公司经营管理。
卢比奥在访问巴拿马前夕曾表示,他“毫不怀疑”中国制定了一项在与美国发生冲突时关闭巴拿马运河的应急计划,而华盛顿打算解决这个事关国家安全的威胁。
freemind
帖子: 4039
注册时间: 周六 3月 27, 2021 6:55 pm

Re: 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

帖子 freemind »

巴拿马运河,你可能觉得它只是一个简单的水道,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但其实这条运河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航运问题,更有国际政治经济利益,甚至军事战略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就来深入地聊一聊,看看这条看似平凡的水道是怎么样影响全球局势的。
首先,我们得简单介绍一下巴拿马运河的基本情况。这条运河全长51英里,大概就是82公里。它通过巴拿马的中部,直接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所以,它不仅仅是一个方便航运的隧道,它的出现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全球的航运格局。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船如果是要从美国的东海岸开到西海岸,或者是从欧洲航行到亚洲,就必须绕过南美洲的合恩角等,需要跨越大概7,000英里的航程。这不仅耗费很多的时间,还要花费更多的燃料等等。
所以,巴拿马运河的诞生可以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也加速了全球贸易的流动。特别对于一些像时间敏感型的货物,比如易腐的食品和急需运输的工业品,巴拿马运河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巴拿马运河,现在全球化的许多物流和供应链根本没办法顺畅运行。
接着我们讲一下巴拿马运河的建造历史。简单来说,这里有一个名字会跳出来,叫费迪南德・雷塞布斯。雷塞布斯是一个法国的工程师,他曾经尝试在1880年开始建设这条运河。当时巴拿马还是哥伦比亚的一部分,而那个时候的哥伦比亚政府拒绝支持这个工程,导致项目一度失败。可是,美国并不甘心,于是开展了自己的巴拿马运河梦。
大概是在1903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巴拿马宣布独立,而美国迅速跟巴拿马签署了协议,获得了修建和管理运河的权利。随后,美国的工程师们开始了艰难的建设。建设并不容易,由于恶劣的环境,比如热带雨林里的瘴气、频繁的传染病等,这条运河的建设中大约有5,600名工人不幸牺牲。尽管如此,经过10年的努力,1914年巴拿马运河终于竣工,世界航运格局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大家可能会困惑,既然巴拿马运河这么重要,美国为什么后来放弃了对它的控制呢?其实,巴拿马运河的控制问题在巴拿马人心中一直是一个心头之痛。美国长期掌握着这条关键的隧道,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巴拿马开始向美国要求更多的自主权。
这里要提到刚刚去世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1977年,在卡特总统的推动下,美国和巴拿马达成了两项重要的协议,那就是《巴拿马运河条约》和《永久中立条约》。这些协议规定,美国将在1999年将巴拿马运河的完全控制权移交给巴拿马,并承认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同时,《永久中立条约》也确保美国可以在任何威胁到巴拿马运河安全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保证运河不会成为军事冲突的热点。这一条款为后来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即使后来在1989年,美国曾入侵巴拿马并推翻了巴拿马领导人诺列加,这项条约仍然有效。虽然当时有些美国人反对交出控制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最终,在1999年,巴拿马正式接管了这条运河,与美国再无瓜葛。
巴拿马接管运河以后,管理效率相比美国时期其实有所提升。例如,在运输量方面,巴拿马时期的运河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从1994年到2000年,巴拿马运河的货运量增长了17%,这表明巴拿马的管理者对这条水道的运营相当高效。
不过,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情况,运河的水位问题成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巴拿马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不得不提高运河的通行费用,同时限制过往船只的数量。后来,虽然降雨有所恢复,但巴拿马表示,未来还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运费,以支持运河的现代化改造。
不过,这都不是川普(特朗普)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根本原因。川普为什么突然提出运河问题呢?我们知道,他最近公开表示,美国在这个问题上被“占了便宜”。川普最在意的就是这个问题,他不能接受“吃亏”。他说,1977年卡特时期签订的条约让美国吃了亏。他的意思是,虽然巴拿马拥有运河的主权,但有一些条款规定美国在运河运营上应该被公平对待。川普认为,那些要求美国被公平对待的条款被忽视了。
不过,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关于条约公平性的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应当还是美国的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考量。我们知道,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航运中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尤其对美国来说,运河的控制权至关重要。每年大概有40%的美国货物通过巴拿马运河运输。想想看,如果这个战略要道被其他国家控制,比如中国,美国就会面临非常大的安全和经济风险。
这里,中国的角色就跳出来了。为什么说川普这次提出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实际上是剑指中国?那是因为在2017年的时候,巴拿马在中国的操纵下与台湾断交,并迅速与中国重新建立了外交关系。随后,巴拿马加入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不仅在巴拿马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还通过一些企业实际控制了巴拿马的一些关键港口。
比如,巴拿马有两个重要的港口,一个叫巴尔博亚港,一个叫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个港口现在都由中国企业控制。此外,中国还在巴拿马投资建设了大量的物流基础设施。更令人关注的是,巴拿马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已经成为中国在拉丁美洲投放影响力的重要突破口。
中国的一家企业叫蓝桥集团,在2016年控制了马格利塔岛,将其变成了巴拿马最大的一个大西洋港口。这个港口位于西半球最大的科隆自由贸易区。此外,总部位于香港的和记黄埔集团根据巴拿马于2021年续签的25年特许经营权,现在经营巴拿马运河的两个关键港口,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同时,中国也正在准备建造第四座横跨巴拿马运河的大桥。这当然是中国的海外投资。
那么,美国为什么对中国在巴拿马的投资这么敏感?这背后当然有非常深刻的地缘战略考量。巴拿马运河不仅是商业运输的一个关键枢纽,更是军事运输的一个战略要地。美国有40%的海上运输依赖运河,而中国控制了相关的港口和物流网络,美国当然会感到不安。即使在美洲没有激烈冲突,中国的海军和情报部门也可能利用这些港口监视美国的海军和商船。
另外,如果美国和中国在台海或者南海爆发军事冲突,美国海军需要迅速将舰队从大西洋通过巴拿马运河运往太平洋,而巴拿马运河若掌握在中国公司手里,可能会拖延这些行动,这显然对美国的军事调动不利。因此,川普的立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在拉美地区日益扩张的警觉。
美国过去曾因中东战事和反恐战争,将大量资源投向远离美洲的地方,忽视了拉丁美洲这个“后院”的安全和经济动向。中国则趁机而入,在这个权力真空中,迅速投入资源,在拉美地区扩张,渗透到重要的航运和物流节点,巴拿马运河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川普刚一上任,就从巴拿马运河下手,作为起手式,等于向世界宣告美国要重回拉丁美洲。
除了地缘政治和军事调动的考虑,还涉及美国和中国在拉美地区重新争夺主导权的问题。至于美国能不能拿回巴拿马运河,这是另一回事。川普现在这样讲,但巴拿马的外交部长明确表示,巴拿马运河属于巴拿马人,这个问题是不容谈判的。不过,巴拿马的外交部长也提到,当前巴拿马政府与美国关系不错,未来会通过相应的外交管道处理巴拿马运河的问题。
外界猜测,在美国的压力下,巴拿马可能会同意增加美军在巴拿马的驻军。这或许是川普喊出更高目标后,再通过谈判压低要求的一种策略。如果能达到增加美国驻军的目的,这对美国来说也非常有利。
总之,巴拿马运河的未来发展是全球经济和军事战略中的一个关键点。它不仅是一条水道,更是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博弈的缩影。从美国掌控,到巴拿马主权回归,再到中国日益增加的影响力,巴拿马运河的命运一直在不断演变,现在又一次成为中美两国战略争斗的焦点。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