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真实起源

自由交流
freemind
帖子: 3721
注册时间: 周六 3月 27, 2021 6:55 pm

白蛇传真实起源

帖子 freemind »

元和二年,陇西李黄,盐铁使逊之犹子也。因调选次,乘暇于长安东市。瞥“瞥”原作“者”,据明钞本改。见一犊车,侍婢数人于车中货易。李潜目车中,因见白衣之姝,绰约有绝代之色。李子求问,侍者曰:“娘子孀居,袁氏之女,前事李家,今身依李之服。方除服。“除服”原作“外除”,据明钞本改。所以市此耳。”又询可能再从人乎,乃笑曰:“不知。李子乃出与钱“钱”字原空阙,据明钞本补。帛,货诸锦绣,婢辈遂传言云:“且贷钱买之,请随到庄严寺左侧宅中,相还不负。“负”原作“晚”,据明钞本改。李子悦。时"时"字原阙,据明钞本补。。已晚,遂逐犊车而行。碍夜方至所止,犊车入中门,白衣姝一人下车,侍者以帷拥之而入。李下马,俄见一使者将榻而出,云:“且坐。”坐毕,侍者云:“今夜郎君岂暇领钱乎。不然,此有主人否。且归主人,明晨不晚也。”李子曰:“乃今无交钱之志,然此亦无主人,何见隔之甚也。侍者入,复出曰:“若无主人,此岂不可。但勿以疎漏为诮也。俄而侍者云:“屈郎君。”李子整衣而入,见青服老女郎立于庭,相见曰:“白衣之姨也。”中庭坐,少顷,白衣方出,素裙粲然,凝质皎若,辞气闲雅,神仙不殊。略序款曲。飜然却入。姨坐谢曰:“垂情与货诸彩色,比日来市者,皆不如之。然所假如明钞本“所假如作其价几”。何。深忧愧。”李子曰:“彩帛粗缪,不足以奉佳人服饰。何敢敢原作苦。据明钞本改。指价乎。答曰:“渠浅陋,不足侍君子巾栉。然贫居有三十千债负。郎君傥不弃。则愿侍左右矣。”李子悦。拜于侍侧,俯而图之。李子有货易所,先在近,遂命所使取钱三十千。须臾而至,堂西间门,剨然而开。饭食毕备,皆在西间。姨遂延李子入坐。转盻炫焕。女郎旋至,命坐,拜姨而坐,六七人具饭。食毕,命酒欢饮。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至。第四日,姨云:“李郎君且归,恐尚书怪迟,后往来亦何难也。李亦有归志,承命拜辞而出。上马,仆人觉李子有腥臊气异常。遂归宅,问何处许日不见,以他语对。遂觉身重头旋,命被而寝。先是婚郑氏女,在侧云:“足下调官已成,昨日过官,觅公不得。某“某”原作“其”,据明钞本改。二兄替过官,已了。”李答以愧佩之辞。俄而郑兄至,责以所往行。李已渐觉恍惚,祗对失次,谓妻曰:“吾不起矣。”口虽语,但觉被底身渐消尽,揭被而视,空注水而已,唯有头存。家大惊慑,呼从出之仆考之,具言其事。及去寻旧宅所,乃空园。有一皂荚树,树上有十五千。树下有十五千。馀了无所见。问彼处人云:“往往有巨白蛇在树下,便无别物,姓袁者,盖以空园为姓耳。”
freemind
帖子: 3721
注册时间: 周六 3月 27, 2021 6:55 pm

Re: 白蛇传真实起源

帖子 freemind »

复一说,元和中,凤翔节度李听,从子管,任金吾参军。自永宁里出游,及安化门外,乃遇一车子,通以银装,颇极鲜丽。驾以白牛,从二女奴,皆乘白马,衣服皆素,而姿容婉媚。管贵家子,不知检束,即随之。将暮焉,二女奴曰:“郎君贵人,所见莫非丽质,某皆贱质,又粗陋,不敢当公子厚意。然车中幸有姝丽,诚可留意也。”管遂求女奴,乃驰马傍车。笑而廻曰。郎君但随行,勿舍去。某适已言矣。”管既随之,闻其异香盈路。日暮,及奉诚园,二女奴曰:“娘子住此之东,今先去矣。郎君且此廻翔。某即出奉迎耳。”车子既入,管乃驻马于路侧。良久,见一婢出门招手。管乃下马。入座于厅中,但闻名香入鼻,似非人世所有。管遂令人马入安邑里寄宿。黄昏后,方见一女子,素衣,年十六七,姿艳若神仙。管自喜之心,所不能谕。及出,已见人马在门外。遂别而归。才及家,便觉脑疼,斯须益甚,至辰巳间,脑裂而卒。其家询问奴仆,昨夜所历之处,从者具述其事,云:“郎君颇闻异香,某辈所闻,但蛇臊不可近。”举家冤骇,遽命仆人。于昨夜所止之处覆验之。但见枯槐树中,有大蛇蟠屈之迹。乃伐其树,发掘,已失大蛇,但有小蛇数条,尽白,皆杀之而归。出《博异志》
freemind
帖子: 3721
注册时间: 周六 3月 27, 2021 6:55 pm

Re: 白蛇传真实起源

帖子 freemind »

《旧唐书·志·卷十七》:“天宝中,洛阳有巨蛇,高丈馀,长百尺,出于芒山下。胡僧无畏见之,叹曰: “此欲决水注洛城。”即以天竺法咒之,数日蛇死。禄山陷洛之兆也。”
《新唐书·志·卷二十六》:“天宝中,洛阳有巨蛇,高丈余,长百尺,出芒山下,胡僧无畏见之曰:“此欲 决水潴洛城。”即以天竺法咒之,数日蛇死。”
freemind
帖子: 3721
注册时间: 周六 3月 27, 2021 6:55 pm

Re: 白蛇传真实起源

帖子 freemind »

法海,唐朝人,出家前,是相门贵子,及第状元,進入佛门后,苦修去业债,静坐功力长,遂开悟通慧。在山洞打坐中,遭遇白蛇,出家人有好生之德,劝诫白蛇,以法力惮退之。以其一善之念,遂留后憾。

蛇之魔性,不可改之,吞食人之精血,遂成人形,娼之美男,惑吮精髓,乃至许宣。许宣者,天之星宿,不可殒也。法海辄捕白蛇,压其入雷峰塔,留偈云:“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

这是一件发生在公元859年的事情,这个故事在唐代就流传,法海的法号是无边佛法在人间的体现,是佛法给世人留下的一个除恶象征和见证,法海这个角色是以绝对维护佛法为准则的。而佛法是不允许动物上人体、吸取人体精华的。法海看见白蛇和青鱼变幻色相迷惑许宣,要的是他宝贵的精血之气。法海出手,救了许宣,将二妖正法,镇压在雷锋塔下。在那样的一个大唐,人们信神的基点是很高的,人们宣扬这个故事,感激法海救了许宣,这得益于历代的高僧和大唐的和尚给世人留下的修炼文化。

到了明代,冯梦龙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本是一篇警世的寓言,宣扬了法海。故事流传到了清代,就增添了诸多情节,出现了盗仙草、水漫金山、白蛇生子的情节,失去了原始剧本的纯正涵义,失去了引领人类道德回归的作用。就连故事中的角色性格都被改变了,白蛇盗人精华,可不是用来生子的,人们看不到白蛇的危害,把它当成美娇娘。许宣贪恋美色,白蛇幻化美女,投怀送抱吸人精华变成了追求美好的爱情。法海则被描绘成多管闲事,拆散美好姻缘的恶和尚。警世寓言成了风月言情小说,白蛇祸害生命,已不会再招致任何道德上的批判。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对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的同情,以及对传统道德的逆反心理,彻底的颠覆了故事的寓意。

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遭破坏,有人就大声为白蛇呐喊了,人妖不分的文人,在误导人们,也反映了人们观念的变异和道德的败坏。人们以妖为美,以忠为妄,赞美白蛇、诋毁法海,一代接一代的人喜欢这样的改变,喜欢那样的结局,就使故事完全变了味儿,使其丧失了它原本所起到的教化作用。现在出现了一首歌,叫《法海你不懂爱》,真是悖逆人文,人妖岂能相恋,动物想获得的就是人的精华,用来修成人形。动物一旦修得高了就会成魔,会祸乱世间,所以上天要一小劫、一大劫的杀它,打雷劈死它们。

从明代到近代,在几百年来的民间流传中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变异呢?人们为什么去认可妖精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三界的生命因素在变异,导致了人类道德水准的下滑,这种变化是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

其实法海在灭恶时,受到了一伙坏神的干扰,并没有真正完成自己的使命。回顾过去的经历,我看到了在另外空间中发生的真实一幕,法海的本意是灭掉白蛇,结果发现打出的功力被另外的一股力量给阻住、抵消了,随后法海看见了一伙神仙,他们在拦阻法海斩杀白蛇,法海看见白蛇想要逃窜,忙打出钵盂,扣住白蛇,白蛇犹在翻滚,法海忙祭出雷峰塔,压住了白蛇。但是法海看见了后来的事情,西湖水干之际,雷峰塔会倒掉,白蛇还会出来祸乱人间。法海就留下了一首佛偈,云:“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

法海灭恶本来是上天给世人留下的一个完美剧本,法海在上界的某一层次曾经是法界的护卫,形像威猛的金刚,喜欢化为白色的金刚鸟在空中翱翔,或在仙气缭绕的山间驻留,山中有凤凰、孔雀、仙鹤等,有仙鹤与他称兄道弟,称他为“金刚兄”,仙鹤自言自语、自得其乐的跟在金刚鸟的后面,还告诉金刚鸟掉在树下的哪种果实好吃,金刚鸟知道,那种果实是仙人吃的,仙鹤把掉在地上的果实吃了,灵性非凡。尽管金刚鸟话少,他还是回称仙鹤为“鹤弟”。金刚鸟返还护卫本形时,叫禅翼子,后来在佛前领约入世间,弘扬佛法,做护卫善良生命的使者,法海这个名字,是在上界定下的称呼。那个鹤的本真生命,是来自极高层次的神仙,经历了层层天界的不断下走,在不同层次以不同的形像出现。当“金刚兄”告诉他,要去世间弘扬佛法,护卫善良生命时,仙鹤有些不舍。金刚兄走后,仙鹤倚着树杈,貌似养神,其实怅然,在想:金刚兄护卫的是我,该有多好,背后的大树说话了:“你要快点下走,才能赶上金刚兄。”仙鹤一怔,决定下走,最后進入了世间,演绎过许宣。

法海和许宣,生命都是因法结缘,演绎了同一剧本的不同角色。上天留下这样一个剧本,是在点醒世人,不要痴迷了本性,不要被色魔迷惑,丧失人的精华。结果这样一个正剧本在流传中被修改的面目皆非,却被末世的人们认同,真是悲哀。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