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人才离职影响到中国登月

世界各地新闻
freemind
帖子: 4378
注册时间: 周六 3月 27, 2021 6:55 pm

航天人才离职影响到中国登月

帖子 freemind »

近日,一位叫张小平的科研人员离职后,原单位某航天研究院又发公文极尽惋惜的离奇经历,今天刷爆了朋友圈。

张小平,男,研究员,在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与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480吨液氧煤气发动机、8吨变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1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国家重大型号研制及预先研究任务,长期负责低温发动机总体设计研究及技术把关,离职前任低温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职务。

网上流传的一份盖有航天611所公章的文件指出,张小平的离职对该所正在研制的四型发动机方案造成严重影响,直接关系中国重型运载火箭的方案论证和研究进度,甚至某种程度影响中国载人登月重大战略计划。

据爆料,张小平在航天研究所的待遇是12万一年,跳槽后加入了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达到百万”。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因为项目被卡住了,611研究所压根不会理会张小平的死活,主管领导也根本不认可张小平的技术能力,如果主管领导知道张小平有这么重要,就冲他今天能发出这种公文要人的紧迫劲头,当初就算闹上中央他都不会放人的。如果张小平没有辞职的话,他在研究所里注定一辈子是底层,根本没机会爬上去,因为你的技术和成绩,领导不认可,也看不到,直到你辞职后整个项目出问题了,领导才会发现你的价值。

培养人才是付出代价的,单位希望挽留是可以理解的。话说回来,人才也是需要流动起来的,从民企进国企,从国企进民企,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在国企里是为社会服务,到民企自然也是为社会服务。只要是合法的流动、合理的竞争,社会应该乐见其成。

看着好好的企业,最关键的人离职,很快垮掉的事情多了去了。优秀的技术领军人才可以决定一个行业的生死,比如钱学森,邓稼先,杨伟。一个好的体制,要能够让真正靠谱懂技术的掌握人才等资源的管理分配,要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

团队工作里面,一个小组小团队一般不会超过十个人,里面真正技术贯通的大拿也就1-2个,不然成本太高了,重要的是,团队里必须是技术大拿作为核心作为领导,可以辅助配置行政管理人员做领导,但技术核心本身必须是领导有决策权。

现在倒好,体制内,一个团队,一半只有一个真懂的,其他都是混吃混喝的,开会的时候负责批判真懂的,有成绩了负责评职称捞成绩,出问题了负责落石头。再正常不过了。一个项目,一个工程,真正有本事的人整个工程技术的核心关键人物结果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成绩出来压根轮不到他“沾光”,就等于导师直接拿研究生的成果据为己有一样,谁服气呀?跟对了领导就好,跟选导师一样,跟错了,就只能用离职来体现自己的技术价值了。

这件事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不管在什么领域,适度的竞争都是有必要的,航天事业也应该让民企参与进来。这些年,正是民营火箭公司的崛起给了张小平这样的人更多的机会。往小了说,人才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会倒逼企业更重视人才,让更多的年轻人积极承担起责任,研制出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往大了说,这不仅是壮实科研力量,增加科研力量的厚度,也是在激活资源,让资源的分配更科学化市场化,让那些能够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附件
v2-45892632f854f55d4021da9d02851226_r.jpg
v2-45892632f854f55d4021da9d02851226_r.jpg (85.92 KiB) 查看 8603 次
freemind
帖子: 4378
注册时间: 周六 3月 27, 2021 6:55 pm

Re: 航天人才离职影响到中国登月

帖子 freemind »

了解航天系统设计所的网民“米迦勒”说:

科研也就是总师线的岗位,从名称上来说就是总师——副总师——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现在人人都是副主任,预研设计试验不分家,副主任设计师及第,副主任设计师出身和同副主任设计师出身的人员基本占到了研制人员队伍的70%以上甚至更多,想来上级单位也想来个眼不见为净。这也就是很多人觉得副主任设计师算个球的现实原因。

总体岗位多,人员少,上升途径多,提拔很快,浮现出了大量的年轻副总师主任设计师,而磨勘在基层的分系统人员们上有分系统副总师天花板,还天天被指责只能低头拉一辆车,看不到前方的路,没有总体观念等等,因此自我认同感很容易崩塌。造成专门给总体年轻人员耍脾气等等恶劣不和谐的情况出现。

张研究员的走,是现实的选择,也是背景决定了的,绝大多数分系统设计人员,到了研究员(一般来说,直博27岁毕业,2年后申请高工,由于人员积压,一般要等1,2年,31,2岁高工,然后即使有个奖提前1年申报研究员,35,6岁开评,37,38左右弄到研究员已经可以了,而这些人带着研究员的称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然而如果不能进入行政管理口,那么一辈子就是在副主任级别上拿着低待遇等着因为技术被淘汰而被淘汰,也是甚为可惜的事情)已经到顶,磨勘不过,天花板明显,人心思变很正常。

其实航空611所的无人机团队独走,事实上的影响要比这个事件大得多,只是这个事件中颇令人玩味的是一个在航天系统中的层级不高的技术人员和官样汇报文章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喜剧效果。
freemind
帖子: 4378
注册时间: 周六 3月 27, 2021 6:55 pm

Re: 航天人才离职影响到中国登月

帖子 freemind »

由于和这个行业有过不短时间的接触,所以大概想着这几年国内企业的尿性是改不了的,因此在笑声中随便写写,大家看个热闹就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研发队伍管理,进度安排考核以及物资调配,绝大多数情况下总指挥是权力大于总师的。随着时间的演变,总指挥位置上大量充斥了行政管理或者科研管理业务部门中的事业有成或者有培养前途的人员,他们对于航天官僚体系十分熟悉,对于项目进度考核节点进度安排也是适应的,因此最终往往形成了总指挥人脉,影响力要超过总师的现象,在科研研制过程中,作用类似于督军太监,注意是督军。在部分厂所,型号中,甚至出现依托重大型号成立的型号办公室(总指挥当仁不让成为这个独立行使调度,考核,组织管理的小型单位的头头)明文规定相关型号总师要向总指挥负责的奇怪文件,更为奇怪的是,在很多官眼里,这是必要的,因为“总师不懂管理”,一般说来,一旦某个型号看到总指挥兼总师或者总师兼总指挥,那基本意味着你这个人的能力是受到现有航天运行体系承认的牛人。呵呵。

要说清楚两总下的岗位层级,其实也不太容易,首先从名字上来说吧。

指挥线没有十分明确的岗位设置,有点类似于差遣安排,总指挥,副总指挥,调度(其中各种差遣加上就会出现各种主任调度,主管调度,副主管调度,XX调度等不知所云的情况),其中调度是个大类,有出身的,没出身的,有出身被剥夺出身以来文字的,还有没文字被赋予各种出身文字的,反正就是管人,管物,管进度,管考核,算是指挥这个多触手怪物伸展出去的众多腕手中的一条或者一条上的一个吸盘。

比较清晰的是科研也就是总师线的岗位,从名称上来说就是总师——副总师——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在过去主管设计师的任命都需要专门文件下达,但是现在貌似主任设计师才有可能享受到这种政治待遇,过去某院开展副主任设计师以上人员会议一个会议厅坐不满,现在副主任设计师及第,副主任设计师出身和同副主任设计师出身的人员基本占到了研制人员队伍的70%以上甚至更多,想来上级单位也想来个眼不见为净。这也就是很多人觉得副主任设计师算个球的现实原因。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是航天部门承研的型号成倍成倍的提高,像过去一群老先生从事一个型号10年的情况也不符合现在的情况,更何况有帽子和没帽子待遇还有很大差别,诸如薪酬,分房级别,提拔前景,自我认同,他人认同等等不一而足,曾经有段时间青黄不接时一人跨多个副主任设计师或者主任设计师的情况,虽然拉风,但是也阻挡其他人员上进。因此上级英明神武,将副主任设计师任命下放到相应层级厂所机关,造成了人人都是副主任,预研设计试验不分家的情况。就如二院黑胖子这种混混,多半也能弄个同副主任设计师出身等等。一时间其乐融融,但是传统的副主任设计师以上人员开会就成了会务人员的心病,一开会70%人员不干活,说实话也是壮观。

名字介绍完了,层级问题还没梳理完,指挥线和张小平没有关系,本章先不去说它,其实说起来会犯忌讳,虽然人在海外,也懒得头疼。

诸如我大宋,同样的县令,也要看看什么样的地域。赤畿紧望上中下,区别甚大。航天的科研岗位,也有这种情况,来源就是总体——分系统这一伟大中国特色的差别化了的官僚科研体系的设置。众所周知,钱大师是看重总体的,不看重总体的说实话也没什么道理,因为型号体系设计,指标设计,分配,任务设计,结构设计等等等等都是在总体框架内,龙头意味十分明显。但是总体和分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历史上就颇为复杂,因为航天部门总体单位多半新创,而专业厂所部门很多是已有被划拨过来,从一开始就造成了很多专业厂所技术实力远高于总体的情况,文人相轻知识分子臭毛病屡屡发作,让大师们看重的年轻总体人员在成长过程中一般都会经历分系统老兵油子的种种刁难鄙视,这种鄙视链一旦形成对于人员的自我认同经我观察很容易形成惯性,分系统老头子排着桌子骂院长和总指挥不懂技术的惨烈传说依然流传。随着我国航天官僚体系的正规化建设不断推进,有希望的年轻总体人员和没希望的分系统年轻人员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突出矛盾之一。缘何,就因为同样帽子,分系统的是下九流。而上升途径来看,总体单位是清华之选,所谓清流,而分系统人员多半沉沦选海,磨勘甚多还有天花板。

说多了说多了,先把不科学的戴帽子层级梳理出来,由于不同型号不同背景往往有着不同现实,大概先扔一个出来:

序列0 :大系统总师(仅就航天内部,因为任务大总师那是另外一个位面的生物,有空再说他们的八卦)

序列1 :大系统总体副总师

序列1.5:大系统总体专业副总师

序列2 :总体分系统副总师(不排除天赋异丙有其他加成的分系统副总师影响力达到或超过本职位,甚至超过此序列),分系统副总师,总体主任设计师(不排除天赋异丙有其他保驾护航和加成总体主任设计师影响力超过前者)

序列2.5 :总体专业主任设计师

序列3: 总体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各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序列4: 总体专业副主任设计师,总体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分系统内部如果有总体和部件之分,需要形成递归调用形成纵向层级)

序列5: 各种主管设计师,都是小白,看谁横看谁不要脸看谁背景强,看谁上级不要脸

嗯。不知道的可能蒙了,这都是个啥?总体还有总体专业,还有总体分系统,那是个甚?
freemind
帖子: 4378
注册时间: 周六 3月 27, 2021 6:55 pm

Re: 航天人才离职影响到中国登月

帖子 freemind »

总体是个大概念,其中包括了总体(嗯?!对你没看错,约定俗成我们默认还有这个总体总体,结构,总体电路,热控,遥控遥测,任务设计(比如某些型号会有的应急救生)等等,其中随着不同型号有些独立为分系统,有些依托总体单位开展成为总体专业(这种情况下,一个或多个专业指派专门的带总体名号的副总师专门负责),当然总体总体副总师就要对所有抓总,作为大系统总师的左膀右臂,对大总师负责。

其次总和传统外围分系统(比如GN&C,推进,达到分系统级别有效载荷(相机,雷达,综合电子系统等等),遥控遥测(乃没看错,有些型号就是这么有特色,谁让人分系统姓军呢))都有对应人员,一般也要设置相应的副总师(如果岗位多的话,一般见大型号)和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主要起到协助总体设计,下发指标,考核分系统技术实现,交流沟通(这个现在在众多不要脸的专业分系统面前成为主要工作,因为分系统实力如果太强,往往会在指标分配,任务设计上指手画脚的不要脸,按照钱总对总体人员年轻,不要精通一门专业要掌握大局的设计,分系统老兵油子或者小兵油子们往往会羡慕嫉妒恨地挖各种坑造成总体设计人员各种不便,因为有效的沟通也是锻炼总体人员的日常工作)。

这种体系下放到分系统级别,仍然会出现分系统总体设计和分系统专业/设备/部件/子系统设计人员之间的实际落差,一层层嵌套下来,就会出现众多带着同一帽子的小朋友们,有的能上达天听,有的默默无闻的情况。

尤其是总体岗位多,人员少,上升途径多,提拔很快,满足了钱老体系设计的初衷,浮现出了大量的年轻副总师主任设计师,而磨勘在基层的分系统人员们上有分系统副总师天花板,还天天被指责只能低头拉一辆车,看不到前方的路,没有总体观念等等,因此自我认同感很容易崩塌。造成专门给总体年轻人员耍脾气等等恶劣不和谐的情况出现。

基本层级说完了。现在再来说说实际的天花板,对应着张小平研究员的例子。

实际的天花板就是:总体专业有天花板,如无意外,必须从给事中转为翰林(总体主任设计师),然后再向上走,有个别直接提拔总体专业副总师的,但是不是正途,多为幸进之辈。

总体无天花板,需要守着碗里,不要沉沦浊流,偶有浊流沦为专业或者总体分系统的,也要升上一级争取再做突破。

分系统天花板很明确,就是分系统副总师,奇怪的是,在上级任命中,颇能玩味的是一般只说某某同志是某某型号XX系统副总师,或者直接任命为副总师,分管XX分系统,从官僚来看,到了分系统副总师,实际上也算是总体型号班子里面的一个,只不过是排出人员,但是不受本班子待见(也许你丫嗓门很大,有时候上达天听,但是你还不是那么干净),有点类似大省巡抚等等,但是想要从分系统副总跨到带总体二字进入真正班子也就是左副督御史这样,难度大如登天,因为你丫没有总体概念!相带右副督御史成为总督级别,我国航天至此仅有一个先例,不提也罢。

分系统中的各个专业/子系统等等,也如同以上,各有各的天花板,不一而足。

注意了:不是你想叫分系统就叫分系统的,分系统在过去可以设主任设计师,现在多半可以设副总师或者技术负责人。某些子系统,分系统上限只能到主任设计师,因此就会甚为吃亏,比如之前某院一心想要把可恶的GNC设置为总体功能而非分系统,因此最多主任设计师到顶以报50年来一直技术上被碾压受气的局面,虽然遭到了暂时的失败,但是以该院总体持之以恒的不要脸和能动性来说,1,2,3,5,8院中出现第一个低级别高影响力控制分系统指日可待。

对应张小平研究员,不掌握更多情况,事实上大型运载的推进一般设置分系统,但是有些型号落实到发动机或者储箱设计中,最大也就是副主任设计师,一看总体刚来锻炼的小孩就是副主任设计师,无奈那是相当无奈,但是谁让你是下游呢?其实就是某些棒槌网友认为的:离了谁照干。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大系统工程很少见到因人废食的事情,但是客观来说,也就是这种想法,让很多有突出技术能力的人员认同感不高,甚至有时有种屈辱的感觉。靠情怀吃饭或者行政手段留人,在现在的社会中就是**思维。所以张研究员的走,是现实的选择,也是背景决定了的,绝大多数分系统设计人员,到了研究员(一般来说,直博27岁毕业,2年后申请高工,由于人员积压,一般要等1,2年,31,2岁高工,然后即使有个奖提前1年申报研究员,35,6岁开评,37,38左右弄到研究员已经可以了,而这些人带着研究员的称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然而如果不能进入行政管理口,那么一辈子就是在副主任级别上拿着低待遇等着因为技术被淘汰而被淘汰,也是甚为可惜的事情)已经到顶,磨勘不过,天花板明显,人心思变很正常。

先写到这里。

题外话一句:最能和总体起哄架秧子的分系统一个是推进,一个是GNC,各个院的总体都头疼,无论是1院1部和12所,六院601,509,812和801(现在也是六院的了啊),二院二部和23所,五院501和502,都是能打出狗脑子来的,专业厂所抗争的结果就是:

1. 强势的12所,可以直接出大系统总师,颇有点前苏联联合体下的体制味道,背离了钱老设计初衷,不容易形成总体权威,不妥。

2. 2院2部和23等,控制好说话,尽量和乐融融,替代性也高,总体也相对讲究一点。貌似比较适合国情,但是专业厂所技术优势不突出,也是有所微词啊。

3. 8院各位,秉承了上海兄弟们背后捅刀子的特点,脸上一团和气,桌下鲜血淋漓。

4. 5院各总体和502,由于502是从中科院自动化所过来的,一直对501看不上,历史怨仇很大,基本总体都被各种找茬羞辱。换来的结果是502被各种行政限制和打击,前景应当不妙。这个是最坏例子,应当引以为戒。

5. 旁门左道3院,居然总体和GNC合署办公,合称总体,即使301也是离经叛道,虽然效率可能会高,但是终非钱老大道,一定要踩翻再踏上一只脚。
freemind
帖子: 4378
注册时间: 周六 3月 27, 2021 6:55 pm

Re: 航天人才离职影响到中国登月

帖子 freemind »

张小平原来所在单位的上级单位负责人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网传盖有单位公章的文件属实 ,系单位提交地方政府劳动仲裁庭机构的文件之一。5月20日,单位向仲裁庭提交了仲裁请求,同时提交了前述文件。9月19 日仲裁庭开庭,并向张小平出示了此文件,张小平遂在朋友圈大量转发。”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该文件为一个下级研究所所拟定,“行文表述的确不妥,诉求又不太明确,外送信息把关有漏洞,以后在处理类似文件时需要反思的事情比较多。”
freemind
帖子: 4378
注册时间: 周六 3月 27, 2021 6:55 pm

Re: 航天人才离职影响到中国登月

帖子 freemind »

“航天601所”即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官网发布关于张小平离职事件的情况说明,说明内容如下:

张小平1994年入职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员资格,2015年3月起担任低温推进剂发动机型号副主任设计师,从事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设计,参与了多项低温发动机项目论证。

2018年3月,张小平向研究所提出辞职申请。出于爱惜人才考虑,研究所与张小平进行了多次沟通和挽留,但其离职意向坚决,并在单位未批准的情况下自行离所。

由于张小平为国家重要涉密人员,根据保密法和单位相关规定,离职前必须在所内非密岗位进行脱密,脱密期为2年。为此,2018年4月,研究所与张小平谈话,向其解读离职流程及脱密期管理规定,告知其须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回单位履行脱密义务。但张小平仍然自行离所,对保守国家秘密和单位技术秘密带来了较大隐患。

鉴于以上情况,研究所向西安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张小平继续履行聘用合同,按脱密期管理规定回所脱密。2018年9月17日,根据律师意见,研究所承办人向仲裁庭提交了《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情况》材料。承办人因急于达到让其回所脱密的目的,在材料中措辞失当,夸大了张小平在所里参与研制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该材料经张小平个人朋友圈发布后,扩散到网络上,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度和一些误解、误读,产生了不良影响。今后,我们将加强内部管理,在工作中更加严格、严谨,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航天人员脱密期

不得擅自离境、去外企工作

航天系统内的单位,脱密期到底是咋回事呢?9月28日,记者采访了一位航天系统业内人士。这名工作人员说,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为2到3年,重要涉密人员为1到2年,一般涉密人员为6个月到1年,核心、重要、一般分别对应着绝密、机密和秘密。

此外,脱密期管理要求主要包括,明确脱密期限、与原机关单位签订保密承诺书、履行保密义务、不泄露所知悉国家秘密的承诺,即使清退所持有和使用的全部涉密载体和信息设备,并办理移交手续,未经审查批准不得擅自离境,不得到境外驻华机构组织或者外资企业工作,不得为境外组织人员或者外资企业提供劳务咨询或者其他服务。也就是说,只要在脱密期,要求是一样的,只是他们时间不一样而已。这名工作人员说,日常工作中,对于保密的限制涉及方方面面,对于凡是涉密的内容,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和行为。

如果在日常工作中泄密了,会有什么后果呢?这名工作人员说,分好多种,入职之后会有保密教育,对于那些红头文件里要求的规则,是完全不能触碰的,触碰之后,会根据情况扣掉保密津贴。如果涉及把国家秘密泄露给了外面,比如把硬盘丢了,就会接受调查。如果把国家秘密泄露给了境外的情报机构,贩卖情报的话,情节严重的甚至可判死刑。

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律师白云说,对于普通的用人单位,劳动合同里针对单位内部信息都有保密条款,对于知道核心信息的岗位,会签保密协议,比如公司高管。竞业限制针对的是单位里的特定岗位,毕竟在竞业限制期间,用人单位是要支付工资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