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中国政府星期五(2月7日)指责美国通过“施压”“胁迫”手段,“抹黑破坏”北京与其他国家进行的“一带一路”合作,并对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合作计划“深表遗憾”。
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特朗普)(Donald Trump)在1月20日宣誓就职后的演说中,指责巴拿马违背了1999年巴拿马运河所有权转移时所作的承诺,将其运河经营权拱手让给了中国。但是巴拿马政府强力否认这一指控。
川普当时表示,美国将收回巴拿马运河,但是并未透露何时以及如何这么做。
美国国务卿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上周日访问巴拿马,并与巴拿马总统何塞・劳尔・穆利诺(Jose Raul Mulino)举行了会谈。卢比奥在会谈中警告巴拿马,必须立即减少川普总统所称中国对巴拿马运河地区的影响力,否则有可能遭到美方的报复和制裁。
穆利诺曾强力拒绝与川普新政府重新讨论巴拿马运河的归属问题,但是他在卢比奥访问过后便宣布巴拿马将不再续签有关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巴拿马随后提前90天正式通知北京,退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
美联社指出,此举似乎是巴拿马在向美国作出妥协。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导的“大国外交”的核心组成部分,意在通过中国与全球各大洲许多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投资合作,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外交、甚至军事安全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的确在一些国家完成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同时也引起让部分国家坠入“债务陷阱”的关切和指控。
“‘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包括20多个拉美国家在内的150多个国家踊跃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惠及包括巴拿马在内的各国民众,”林剑又说。
巴拿马运河本身目前虽然由巴拿马自己运营,两端的港口却由香港上市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CK Hutchinson)经营。而附近的其他港口则由美国、新加坡以及台湾的私营公司经营管理。
卢比奥在访问巴拿马前夕曾表示,他“毫不怀疑”中国制定了一项在与美国发生冲突时关闭巴拿马运河的应急计划,而华盛顿打算解决这个事关国家安全的威胁。
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
Re: 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
巴拿马运河,你可能觉得它只是一个简单的水道,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但其实这条运河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航运问题,更有国际政治经济利益,甚至军事战略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就来深入地聊一聊,看看这条看似平凡的水道是怎么样影响全球局势的。
首先,我们得简单介绍一下巴拿马运河的基本情况。这条运河全长51英里,大概就是82公里。它通过巴拿马的中部,直接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所以,它不仅仅是一个方便航运的隧道,它的出现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全球的航运格局。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船如果是要从美国的东海岸开到西海岸,或者是从欧洲航行到亚洲,就必须绕过南美洲的合恩角等,需要跨越大概7,000英里的航程。这不仅耗费很多的时间,还要花费更多的燃料等等。
所以,巴拿马运河的诞生可以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也加速了全球贸易的流动。特别对于一些像时间敏感型的货物,比如易腐的食品和急需运输的工业品,巴拿马运河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巴拿马运河,现在全球化的许多物流和供应链根本没办法顺畅运行。
接着我们讲一下巴拿马运河的建造历史。简单来说,这里有一个名字会跳出来,叫费迪南德・雷塞布斯。雷塞布斯是一个法国的工程师,他曾经尝试在1880年开始建设这条运河。当时巴拿马还是哥伦比亚的一部分,而那个时候的哥伦比亚政府拒绝支持这个工程,导致项目一度失败。可是,美国并不甘心,于是开展了自己的巴拿马运河梦。
大概是在1903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巴拿马宣布独立,而美国迅速跟巴拿马签署了协议,获得了修建和管理运河的权利。随后,美国的工程师们开始了艰难的建设。建设并不容易,由于恶劣的环境,比如热带雨林里的瘴气、频繁的传染病等,这条运河的建设中大约有5,600名工人不幸牺牲。尽管如此,经过10年的努力,1914年巴拿马运河终于竣工,世界航运格局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大家可能会困惑,既然巴拿马运河这么重要,美国为什么后来放弃了对它的控制呢?其实,巴拿马运河的控制问题在巴拿马人心中一直是一个心头之痛。美国长期掌握着这条关键的隧道,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巴拿马开始向美国要求更多的自主权。
这里要提到刚刚去世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1977年,在卡特总统的推动下,美国和巴拿马达成了两项重要的协议,那就是《巴拿马运河条约》和《永久中立条约》。这些协议规定,美国将在1999年将巴拿马运河的完全控制权移交给巴拿马,并承认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同时,《永久中立条约》也确保美国可以在任何威胁到巴拿马运河安全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保证运河不会成为军事冲突的热点。这一条款为后来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即使后来在1989年,美国曾入侵巴拿马并推翻了巴拿马领导人诺列加,这项条约仍然有效。虽然当时有些美国人反对交出控制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最终,在1999年,巴拿马正式接管了这条运河,与美国再无瓜葛。
巴拿马接管运河以后,管理效率相比美国时期其实有所提升。例如,在运输量方面,巴拿马时期的运河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从1994年到2000年,巴拿马运河的货运量增长了17%,这表明巴拿马的管理者对这条水道的运营相当高效。
不过,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情况,运河的水位问题成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巴拿马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不得不提高运河的通行费用,同时限制过往船只的数量。后来,虽然降雨有所恢复,但巴拿马表示,未来还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运费,以支持运河的现代化改造。
不过,这都不是川普(特朗普)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根本原因。川普为什么突然提出运河问题呢?我们知道,他最近公开表示,美国在这个问题上被“占了便宜”。川普最在意的就是这个问题,他不能接受“吃亏”。他说,1977年卡特时期签订的条约让美国吃了亏。他的意思是,虽然巴拿马拥有运河的主权,但有一些条款规定美国在运河运营上应该被公平对待。川普认为,那些要求美国被公平对待的条款被忽视了。
不过,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关于条约公平性的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应当还是美国的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考量。我们知道,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航运中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尤其对美国来说,运河的控制权至关重要。每年大概有40%的美国货物通过巴拿马运河运输。想想看,如果这个战略要道被其他国家控制,比如中国,美国就会面临非常大的安全和经济风险。
这里,中国的角色就跳出来了。为什么说川普这次提出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实际上是剑指中国?那是因为在2017年的时候,巴拿马在中国的操纵下与台湾断交,并迅速与中国重新建立了外交关系。随后,巴拿马加入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不仅在巴拿马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还通过一些企业实际控制了巴拿马的一些关键港口。
比如,巴拿马有两个重要的港口,一个叫巴尔博亚港,一个叫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个港口现在都由中国企业控制。此外,中国还在巴拿马投资建设了大量的物流基础设施。更令人关注的是,巴拿马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已经成为中国在拉丁美洲投放影响力的重要突破口。
中国的一家企业叫蓝桥集团,在2016年控制了马格利塔岛,将其变成了巴拿马最大的一个大西洋港口。这个港口位于西半球最大的科隆自由贸易区。此外,总部位于香港的和记黄埔集团根据巴拿马于2021年续签的25年特许经营权,现在经营巴拿马运河的两个关键港口,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同时,中国也正在准备建造第四座横跨巴拿马运河的大桥。这当然是中国的海外投资。
那么,美国为什么对中国在巴拿马的投资这么敏感?这背后当然有非常深刻的地缘战略考量。巴拿马运河不仅是商业运输的一个关键枢纽,更是军事运输的一个战略要地。美国有40%的海上运输依赖运河,而中国控制了相关的港口和物流网络,美国当然会感到不安。即使在美洲没有激烈冲突,中国的海军和情报部门也可能利用这些港口监视美国的海军和商船。
另外,如果美国和中国在台海或者南海爆发军事冲突,美国海军需要迅速将舰队从大西洋通过巴拿马运河运往太平洋,而巴拿马运河若掌握在中国公司手里,可能会拖延这些行动,这显然对美国的军事调动不利。因此,川普的立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在拉美地区日益扩张的警觉。
美国过去曾因中东战事和反恐战争,将大量资源投向远离美洲的地方,忽视了拉丁美洲这个“后院”的安全和经济动向。中国则趁机而入,在这个权力真空中,迅速投入资源,在拉美地区扩张,渗透到重要的航运和物流节点,巴拿马运河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川普刚一上任,就从巴拿马运河下手,作为起手式,等于向世界宣告美国要重回拉丁美洲。
除了地缘政治和军事调动的考虑,还涉及美国和中国在拉美地区重新争夺主导权的问题。至于美国能不能拿回巴拿马运河,这是另一回事。川普现在这样讲,但巴拿马的外交部长明确表示,巴拿马运河属于巴拿马人,这个问题是不容谈判的。不过,巴拿马的外交部长也提到,当前巴拿马政府与美国关系不错,未来会通过相应的外交管道处理巴拿马运河的问题。
外界猜测,在美国的压力下,巴拿马可能会同意增加美军在巴拿马的驻军。这或许是川普喊出更高目标后,再通过谈判压低要求的一种策略。如果能达到增加美国驻军的目的,这对美国来说也非常有利。
总之,巴拿马运河的未来发展是全球经济和军事战略中的一个关键点。它不仅是一条水道,更是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博弈的缩影。从美国掌控,到巴拿马主权回归,再到中国日益增加的影响力,巴拿马运河的命运一直在不断演变,现在又一次成为中美两国战略争斗的焦点。
首先,我们得简单介绍一下巴拿马运河的基本情况。这条运河全长51英里,大概就是82公里。它通过巴拿马的中部,直接连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所以,它不仅仅是一个方便航运的隧道,它的出现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全球的航运格局。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船如果是要从美国的东海岸开到西海岸,或者是从欧洲航行到亚洲,就必须绕过南美洲的合恩角等,需要跨越大概7,000英里的航程。这不仅耗费很多的时间,还要花费更多的燃料等等。
所以,巴拿马运河的诞生可以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也加速了全球贸易的流动。特别对于一些像时间敏感型的货物,比如易腐的食品和急需运输的工业品,巴拿马运河更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巴拿马运河,现在全球化的许多物流和供应链根本没办法顺畅运行。
接着我们讲一下巴拿马运河的建造历史。简单来说,这里有一个名字会跳出来,叫费迪南德・雷塞布斯。雷塞布斯是一个法国的工程师,他曾经尝试在1880年开始建设这条运河。当时巴拿马还是哥伦比亚的一部分,而那个时候的哥伦比亚政府拒绝支持这个工程,导致项目一度失败。可是,美国并不甘心,于是开展了自己的巴拿马运河梦。
大概是在1903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巴拿马宣布独立,而美国迅速跟巴拿马签署了协议,获得了修建和管理运河的权利。随后,美国的工程师们开始了艰难的建设。建设并不容易,由于恶劣的环境,比如热带雨林里的瘴气、频繁的传染病等,这条运河的建设中大约有5,600名工人不幸牺牲。尽管如此,经过10年的努力,1914年巴拿马运河终于竣工,世界航运格局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大家可能会困惑,既然巴拿马运河这么重要,美国为什么后来放弃了对它的控制呢?其实,巴拿马运河的控制问题在巴拿马人心中一直是一个心头之痛。美国长期掌握着这条关键的隧道,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巴拿马开始向美国要求更多的自主权。
这里要提到刚刚去世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1977年,在卡特总统的推动下,美国和巴拿马达成了两项重要的协议,那就是《巴拿马运河条约》和《永久中立条约》。这些协议规定,美国将在1999年将巴拿马运河的完全控制权移交给巴拿马,并承认巴拿马对运河的主权。同时,《永久中立条约》也确保美国可以在任何威胁到巴拿马运河安全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保证运河不会成为军事冲突的热点。这一条款为后来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即使后来在1989年,美国曾入侵巴拿马并推翻了巴拿马领导人诺列加,这项条约仍然有效。虽然当时有些美国人反对交出控制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最终,在1999年,巴拿马正式接管了这条运河,与美国再无瓜葛。
巴拿马接管运河以后,管理效率相比美国时期其实有所提升。例如,在运输量方面,巴拿马时期的运河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从1994年到2000年,巴拿马运河的货运量增长了17%,这表明巴拿马的管理者对这条水道的运营相当高效。
不过,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情况,运河的水位问题成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巴拿马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不得不提高运河的通行费用,同时限制过往船只的数量。后来,虽然降雨有所恢复,但巴拿马表示,未来还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运费,以支持运河的现代化改造。
不过,这都不是川普(特朗普)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的根本原因。川普为什么突然提出运河问题呢?我们知道,他最近公开表示,美国在这个问题上被“占了便宜”。川普最在意的就是这个问题,他不能接受“吃亏”。他说,1977年卡特时期签订的条约让美国吃了亏。他的意思是,虽然巴拿马拥有运河的主权,但有一些条款规定美国在运河运营上应该被公平对待。川普认为,那些要求美国被公平对待的条款被忽视了。
不过,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关于条约公平性的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应当还是美国的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考量。我们知道,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航运中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尤其对美国来说,运河的控制权至关重要。每年大概有40%的美国货物通过巴拿马运河运输。想想看,如果这个战略要道被其他国家控制,比如中国,美国就会面临非常大的安全和经济风险。
这里,中国的角色就跳出来了。为什么说川普这次提出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实际上是剑指中国?那是因为在2017年的时候,巴拿马在中国的操纵下与台湾断交,并迅速与中国重新建立了外交关系。随后,巴拿马加入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不仅在巴拿马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还通过一些企业实际控制了巴拿马的一些关键港口。
比如,巴拿马有两个重要的港口,一个叫巴尔博亚港,一个叫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个港口现在都由中国企业控制。此外,中国还在巴拿马投资建设了大量的物流基础设施。更令人关注的是,巴拿马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已经成为中国在拉丁美洲投放影响力的重要突破口。
中国的一家企业叫蓝桥集团,在2016年控制了马格利塔岛,将其变成了巴拿马最大的一个大西洋港口。这个港口位于西半球最大的科隆自由贸易区。此外,总部位于香港的和记黄埔集团根据巴拿马于2021年续签的25年特许经营权,现在经营巴拿马运河的两个关键港口,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同时,中国也正在准备建造第四座横跨巴拿马运河的大桥。这当然是中国的海外投资。
那么,美国为什么对中国在巴拿马的投资这么敏感?这背后当然有非常深刻的地缘战略考量。巴拿马运河不仅是商业运输的一个关键枢纽,更是军事运输的一个战略要地。美国有40%的海上运输依赖运河,而中国控制了相关的港口和物流网络,美国当然会感到不安。即使在美洲没有激烈冲突,中国的海军和情报部门也可能利用这些港口监视美国的海军和商船。
另外,如果美国和中国在台海或者南海爆发军事冲突,美国海军需要迅速将舰队从大西洋通过巴拿马运河运往太平洋,而巴拿马运河若掌握在中国公司手里,可能会拖延这些行动,这显然对美国的军事调动不利。因此,川普的立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在拉美地区日益扩张的警觉。
美国过去曾因中东战事和反恐战争,将大量资源投向远离美洲的地方,忽视了拉丁美洲这个“后院”的安全和经济动向。中国则趁机而入,在这个权力真空中,迅速投入资源,在拉美地区扩张,渗透到重要的航运和物流节点,巴拿马运河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川普刚一上任,就从巴拿马运河下手,作为起手式,等于向世界宣告美国要重回拉丁美洲。
除了地缘政治和军事调动的考虑,还涉及美国和中国在拉美地区重新争夺主导权的问题。至于美国能不能拿回巴拿马运河,这是另一回事。川普现在这样讲,但巴拿马的外交部长明确表示,巴拿马运河属于巴拿马人,这个问题是不容谈判的。不过,巴拿马的外交部长也提到,当前巴拿马政府与美国关系不错,未来会通过相应的外交管道处理巴拿马运河的问题。
外界猜测,在美国的压力下,巴拿马可能会同意增加美军在巴拿马的驻军。这或许是川普喊出更高目标后,再通过谈判压低要求的一种策略。如果能达到增加美国驻军的目的,这对美国来说也非常有利。
总之,巴拿马运河的未来发展是全球经济和军事战略中的一个关键点。它不仅是一条水道,更是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博弈的缩影。从美国掌控,到巴拿马主权回归,再到中国日益增加的影响力,巴拿马运河的命运一直在不断演变,现在又一次成为中美两国战略争斗的焦点。
Re: 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
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3月初宣布,将包括巴拿马运河两大港口在内的多座港口业务出售给以美国贝莱德集团为主的买家,此举遭中共官媒痛批,香港特首李家超则表示,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相关交易,并未正面回应是否动用《香港国安法》,但港媒披露李嘉诚没在怕中共高层的原因。
根据风传媒消息,在美中贸易战开打之际,李嘉诚的长江和记集团传出以228亿美元(约1772亿港元)向贝莱德(BlackRock Inc.)等美资组成的财团,悉数出售不包括中国、香港业务在内的全球共23个国家营运的43个港口权益,包括巴拿马运河两大极具战略价值的港口,此举惹怒中共,进而遭到中国官媒批斗。
《华尔街日报》报导,知情人士透露,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对于香港长和集团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给美国贝莱德为首的财团相当愤怒,因为习近平幕僚团原先计划将巴拿马港口议题作为跟川普政府谈判的筹码,孰料计划却被打乱,搞得众人措手不及。
李嘉诚卖港口事件风波未息,市场不断传出,遭到中共官媒痛斥的李嘉诚正被中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调查,外界关注,港府是否将动用《港版国安法》力阻该笔交易。另有传闻指,有中资在跟长江和记实业积极洽谈其他可能的方案,诸多消息都显现中共对这笔交易的焦虑和不满。
根据港媒报导,香港特首李家超18日表态,这笔交易案引起相当多的议论,反映社会对此事的关切“值得重视”,任何交易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相关交易,但他并未正面回应是否要动用《香港国安法》。
就在李家超做出回应后,长和18日股价出现跳水,市值一度蒸发78亿港币。
香港前特首、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也透过社交媒体发布一篇题为“商人有没有祖国”文章,内容直指部分香港商人以为一切“在商言商”,并以香港受英国治理期间被要求应支持英国经济及做出贡献为由,指出“中国商人应该做符合中国利益的事情”。
根据港媒报导,市场盛传李嘉诚并未跟“上面”打招呼,在跟美方达成协议后,才以“通知”形式告知,将所有人打个措手不及。然而,李嘉诚之所以如此,其底气的秘密就藏在“长江和记”的财报中。
截至2024年6月,长江和记有50%的收入来自于欧洲地区,香港与中国仅分别占7%及5%,这时候与2015年的“跑路风波”大不相同,因为李嘉诚当时还有一半资产在中国,当时市场还传言李嘉诚反复强调,长和撤资中国是个大笑话,但面对今次的风波舆论,李嘉诚未多作解释,仅微笑以对。
根据港媒报导,李嘉诚使用十年时间套走了480亿元人民币,目前在中国的生意仅剩下5%,除公司总部仍在香港外,其余能搬的基本上都已搬走,李嘉诚这次敢“先斩后奏”卖港口的原因,或许就基于此。
《彭博》则报导,中国政府已经开始调查长江和记出售其海外港口业务的交易,其中包括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在内的多个机构,已经接到中共高层领导指示,要求审查这一笔交易是否存在潜在安全风险,或是违反反垄断规定。
知情人士指出,北京不满长江和记在美国政府施压下,选择出售巴拿马港口业务。不过,因为长江和记出售的港口都是位在中国与香港境外,因此不清楚中共能够采取什么手段进一步阻止交易。
根据央广报导,针对长江和记交易案引发的风波,其实,在学者的眼中,这笔交易将严重冲击中共在全球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尤其是巴拿马运河的两个港口更是重要指标。
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表示,李嘉诚这次出售巴拿马运河的两个重要港口,其实是非常重大的标志,也就是川普能够针对一带一路的相关商港,尤其是深水港能够作为军港用的相关国家的港口;至于下一波重点,已有统计说好像已有40个港口,准备或已在卖掉中。另一方面在非洲,即美国国会资助的非洲研究中心,还点名非洲有93个类似的港口,因此他觉得李嘉诚事件并非终止,而是个开端。
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占玺认为,一旦李嘉诚这笔交易成功,绝对会成为中共在美中贸易战上的重要破口,因此中共对此案的关注程度绝对更甚以往,必定穷尽一切法律及政治手段进行干预。
王占玺表示,虽然中共政府在法律上没有很直接的手段,例如透过监管或交易审查,以合法程序阻止这笔交易,但中共有可能利用更多台面下的行政或政治手段,试图改变李嘉诚的这项决策,或者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限缩这笔交易的范围,包括倍受关注的巴拿马两个港口,或是一些比较具有关键价值的港口的营运权利。
然而,当中共对这笔交易的态度越强硬,引发的副作用恐怕就会越大。在台香港媒体人余知宜18日透过央广发布“中共连环施压 李嘉诚卖‘港’变卖国?”一文分析,当全世界将目光集中在这笔世纪交易上,中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检视,当中共现在又是施压又是恐吓,纵然说再多的商业市场、自由贸易、放宽便利等条件来吸引外资也是多余。
王占玺则观察到,目前所有的外资都紧盯着这笔交易在看,并将其视为中共管理外资的范本,一旦中共政府过度施压,势必影响外资投资的意愿,因为外资将借此认定中国内部的投资风险,而这不仅导致急欲招商引资进来的中国市场经济雪上加霜,更会让中共因此陷入进退两难的泥淖中;这会导致年初才信誓旦旦,要让民营企业带动经济的口号,顿时成为泡影。
王占玺指出,其实像李嘉诚或长江和记这样一个在海外注册、在香港成立总部,且长期被视为香港自由经济的代表,都没办法摆脱中国政府强势干预的话,同时也意味着像腾讯、阿里巴巴这些跟中国政府本身拥有非常绵密的政商关系的所谓民营企业,在未来受到中国政府治理的程度只会更强;中国的民营经济,实际拥有的自主营运空间其实也会更低,这是未来在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时的一个重要现象。
王占玺强调,长江和记的这笔交易案,除具有地缘政治上面的意义,以及国家竞争上的意涵外,更重要面向是,也投射出中国政府现在对于民营经济的态度。所以,在两会中难产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未来能否顺利完成立法,也成为外界观察的另一项重要指标。
针对中联办、港澳办等官方单位痛批李嘉诚此次交易,并疯狂向李嘉诚施压,完全忘记月初在高谈如何支持港企赴海外投资兴业,以及不评论商业交易等作为。余知宜质疑,这不正是“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滥施胁迫”吗?
如果李嘉诚在中共威胁下放弃交易,余知宜指出,那不就反证中共对于巴拿马运河是拥有影响力的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不攻而自破矣。
根据风传媒消息,在美中贸易战开打之际,李嘉诚的长江和记集团传出以228亿美元(约1772亿港元)向贝莱德(BlackRock Inc.)等美资组成的财团,悉数出售不包括中国、香港业务在内的全球共23个国家营运的43个港口权益,包括巴拿马运河两大极具战略价值的港口,此举惹怒中共,进而遭到中国官媒批斗。
《华尔街日报》报导,知情人士透露,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对于香港长和集团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给美国贝莱德为首的财团相当愤怒,因为习近平幕僚团原先计划将巴拿马港口议题作为跟川普政府谈判的筹码,孰料计划却被打乱,搞得众人措手不及。
李嘉诚卖港口事件风波未息,市场不断传出,遭到中共官媒痛斥的李嘉诚正被中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调查,外界关注,港府是否将动用《港版国安法》力阻该笔交易。另有传闻指,有中资在跟长江和记实业积极洽谈其他可能的方案,诸多消息都显现中共对这笔交易的焦虑和不满。
根据港媒报导,香港特首李家超18日表态,这笔交易案引起相当多的议论,反映社会对此事的关切“值得重视”,任何交易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相关交易,但他并未正面回应是否要动用《香港国安法》。
就在李家超做出回应后,长和18日股价出现跳水,市值一度蒸发78亿港币。
香港前特首、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也透过社交媒体发布一篇题为“商人有没有祖国”文章,内容直指部分香港商人以为一切“在商言商”,并以香港受英国治理期间被要求应支持英国经济及做出贡献为由,指出“中国商人应该做符合中国利益的事情”。
根据港媒报导,市场盛传李嘉诚并未跟“上面”打招呼,在跟美方达成协议后,才以“通知”形式告知,将所有人打个措手不及。然而,李嘉诚之所以如此,其底气的秘密就藏在“长江和记”的财报中。
截至2024年6月,长江和记有50%的收入来自于欧洲地区,香港与中国仅分别占7%及5%,这时候与2015年的“跑路风波”大不相同,因为李嘉诚当时还有一半资产在中国,当时市场还传言李嘉诚反复强调,长和撤资中国是个大笑话,但面对今次的风波舆论,李嘉诚未多作解释,仅微笑以对。
根据港媒报导,李嘉诚使用十年时间套走了480亿元人民币,目前在中国的生意仅剩下5%,除公司总部仍在香港外,其余能搬的基本上都已搬走,李嘉诚这次敢“先斩后奏”卖港口的原因,或许就基于此。
《彭博》则报导,中国政府已经开始调查长江和记出售其海外港口业务的交易,其中包括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在内的多个机构,已经接到中共高层领导指示,要求审查这一笔交易是否存在潜在安全风险,或是违反反垄断规定。
知情人士指出,北京不满长江和记在美国政府施压下,选择出售巴拿马港口业务。不过,因为长江和记出售的港口都是位在中国与香港境外,因此不清楚中共能够采取什么手段进一步阻止交易。
根据央广报导,针对长江和记交易案引发的风波,其实,在学者的眼中,这笔交易将严重冲击中共在全球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尤其是巴拿马运河的两个港口更是重要指标。
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表示,李嘉诚这次出售巴拿马运河的两个重要港口,其实是非常重大的标志,也就是川普能够针对一带一路的相关商港,尤其是深水港能够作为军港用的相关国家的港口;至于下一波重点,已有统计说好像已有40个港口,准备或已在卖掉中。另一方面在非洲,即美国国会资助的非洲研究中心,还点名非洲有93个类似的港口,因此他觉得李嘉诚事件并非终止,而是个开端。
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占玺认为,一旦李嘉诚这笔交易成功,绝对会成为中共在美中贸易战上的重要破口,因此中共对此案的关注程度绝对更甚以往,必定穷尽一切法律及政治手段进行干预。
王占玺表示,虽然中共政府在法律上没有很直接的手段,例如透过监管或交易审查,以合法程序阻止这笔交易,但中共有可能利用更多台面下的行政或政治手段,试图改变李嘉诚的这项决策,或者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限缩这笔交易的范围,包括倍受关注的巴拿马两个港口,或是一些比较具有关键价值的港口的营运权利。
然而,当中共对这笔交易的态度越强硬,引发的副作用恐怕就会越大。在台香港媒体人余知宜18日透过央广发布“中共连环施压 李嘉诚卖‘港’变卖国?”一文分析,当全世界将目光集中在这笔世纪交易上,中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检视,当中共现在又是施压又是恐吓,纵然说再多的商业市场、自由贸易、放宽便利等条件来吸引外资也是多余。
王占玺则观察到,目前所有的外资都紧盯着这笔交易在看,并将其视为中共管理外资的范本,一旦中共政府过度施压,势必影响外资投资的意愿,因为外资将借此认定中国内部的投资风险,而这不仅导致急欲招商引资进来的中国市场经济雪上加霜,更会让中共因此陷入进退两难的泥淖中;这会导致年初才信誓旦旦,要让民营企业带动经济的口号,顿时成为泡影。
王占玺指出,其实像李嘉诚或长江和记这样一个在海外注册、在香港成立总部,且长期被视为香港自由经济的代表,都没办法摆脱中国政府强势干预的话,同时也意味着像腾讯、阿里巴巴这些跟中国政府本身拥有非常绵密的政商关系的所谓民营企业,在未来受到中国政府治理的程度只会更强;中国的民营经济,实际拥有的自主营运空间其实也会更低,这是未来在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时的一个重要现象。
王占玺强调,长江和记的这笔交易案,除具有地缘政治上面的意义,以及国家竞争上的意涵外,更重要面向是,也投射出中国政府现在对于民营经济的态度。所以,在两会中难产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未来能否顺利完成立法,也成为外界观察的另一项重要指标。
针对中联办、港澳办等官方单位痛批李嘉诚此次交易,并疯狂向李嘉诚施压,完全忘记月初在高谈如何支持港企赴海外投资兴业,以及不评论商业交易等作为。余知宜质疑,这不正是“在国际经贸关系中滥施胁迫”吗?
如果李嘉诚在中共威胁下放弃交易,余知宜指出,那不就反证中共对于巴拿马运河是拥有影响力的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不攻而自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