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二十大的后的猜测
发表于 : 周一 12月 12, 2022 4:56 pm
由 freemind
二十大巨变或许代表了重大危机就要来临。惊涛骇浪可能是真的。这次二十大人事上的变化最为突出,团派被全灭。这是和平年代想不到的事情。一般而言,和平方式让政治门派团灭,大部分都是因为重大危机,重大损失下,让政治团体内主要山头合作把某个团体赶下台。76年怀仁堂事变可不算是和平手段。我在二十大前可没有料到能和平的把团派团灭。土地财政可能是目前最紧要的事情。土地财政全面破产,可能导致政府失能。房地产泡沫破裂可能引发巨大的政治风暴。想象看如果每个省都发生河南银行事件,会是如何场景。李在十万人大会后一阵折腾依旧不能阻止二十大被团灭。说明中国的经济问题非常严重,严重到各大山头齐心协力把团派送出局。
人事上充分为未来变局做准备。土地财政的巨变,必然导致体制内官僚资产阶级的反抗。所以这次人事除了习主席知根知底的部下,基本没有地方派人员。那些过去十几年长期从事土地财政以及依靠土地财政发展经济的人员基本都靠边站。反而各种与地方无关人士大量入局。如军工口,科研口,社科系统。这样的人事布局就是为了解决土地财政时减少内鬼的概率。在总经理选择上,李显然是背锅侠角色。显然未来经济不可能快速变好而可能出现重大危机,在巨大压力下完成习的任务可能是李的特长。而上海防疫反而让习看清了李强大的背锅能力。所以李破格当总理时并没有任何快乐,反而是压力重重。未来经济最重要的芯片业,可能会让丁来主管。坊间一直在传说会有一位副总理统管芯片业,用举国方式来发展芯片。习手上可用的科技领军人物其实就丁和袁两人。丁或者袁来统管基本上回到了自己熟悉的领域。
经济的再平衡必然会导致均贫富。这也许不是一些人愿意看到的,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只要是贫富差距引发的革命,没有不导致均贫富。这可以使用下面的逻辑在推理。假设经济利益分配不均,其中一方势力反叛并且坚决不妥协。那么经济斗争就升级为政治斗争。当政治斗争升级后,一方认为无法在谈判桌上分出胜负,就再此升级到暴力斗争。当出现暴力斗争时,由于人的暴力平等性(即每个人只有一双拳头一条命),要产生更大的暴力,就必须进行动员,招募更多的战士。要招募战士,就必须付军饷,给卖命的人利益。政治斗争中的政治集团本身利益就不多,所以只能没收富有人的财富支付军饷。这就构成了均贫富。
Re: 二十大的后的猜测
发表于 : 周一 12月 12, 2022 5:06 pm
由 freemind
首先要了解,这是事关于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因此也必须要了解涉及斗争的核心人物和岗位。
今上最信任的几个人,是在福建认识的蔡奇、王小洪、苗华,何立峰,这是属于生死与共人,即是命运共同体。尤其是前三位,涉及政治安全的几个重要岗位安排给他们了。
首先是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何德何能三非入局呢?因为北京居住生活着前任政治局常委和委员,需要将他们的活动行程管起来。如果他们私底下聚集开会,那结果就是怀仁堂事变,这个教训今上不可能不吸取。蔡奇对今上忠心耿耿,而且一到北京就拆招牌,清理街道,这都是在立威——招牌拆得,山头也削得。蔡奇会去哪呢?我的判断是人大。因为栗战书要退休了,人大委员长的权力非常大,大到可以威胁政治安全,因此必须是信得过的人把握。
其次是王小洪。王小洪以纯公安经历在大会前提前就位公安部部长,而且正部级兼任政法委副书记领导副国级的政法委委员(检、法)。要知道这些年历任公安部部长都是省委书记升任,王小洪为什么可以破例呢?因为他要为今上掌握刀把子,虽然不如军队,但公安也是舞刀弄枪的,可以威胁政治安全,因此必须由最信任的人担任,从他贵为公安部部长还兼任特勤局局长就知道,今上的安全是他负责保卫,绝对信任。我对王小洪的判断是他升任政法委书记,领导政法系统改革,使刀把子也成为党中央手中的利剑。
苗华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知道他要接任军委副主席。通过军改,今上已经完全掌握军队,武装力量听党指挥,听习主席指挥。
何立峰五年前升为政协副主席了还要继续兼任发改委书记,为什么呢,因为要给他解决副国级好继续留任,并在二十大进入政治局甚至常委。让他继续兼任发改委主任是为了让他继续掌握经济大权,熟悉国务院事务。何立峰不是政治局常委,但人事推力甚至大于政治局常委,郑栅洁、裴金佳等都是他推的,他的大学同窗刘昆甚至有可能升任国务院秘书长。我推测何立峰在二十大之后肯定要成为国务院真正的掌舵人,把钱袋子管起来。
最信任的就是福建这四人,是可以推心置腹的人,是当年龙游闽江被犬欺的情况下还能帮助他的人,患难见真情。浙江省委出来的都比不过这四人,李强、陈敏尔、徐令义、楼阳生、陈一新、唐一军这几位,都是手下的将,不是身边的友。
斗争是要通过团队进行的,如今台上除了今上都拉不起个像样的团队,更别说武装力量、暴力机构、立法机关都掌握在今上手中,因此斗争的结果(人事安排)也可以预料了。
Re: 二十大的后的猜测
发表于 : 周二 12月 13, 2022 10:10 am
由 freemind
新一届政治局委员进出情况要点简介
喧嚣之后,重复平静。就大会产生的二十届政治局进出情况,标上几点特殊或说非常规之处,按一般情况下眼镜片破损程度排列:
一、四大皆空。
第四代表队全被清场。十九届政治局常委李克强(67岁)、汪洋(67岁),政治局委员胡春华(59岁)、陈全国(67岁),除胡春华外全部退出中央委员会,胡春华仅保留中央委员。以四人为代表的第四代表队自此将告别一线政治舞台。胡春华、陈全国长年奋战在雪域高原,身体大受影响,希望保重身体,晚年安康。
二、李强封相。
李强直接由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成为一人之下的政治局常委,并显而易见的候任下届国务院总理。谁接总理是本届常委推测的题眼。李强胜出的非常规之处,在于和平条件下,打破诸多资历限制:主要是工作资历——没有国务院副总理经历,再退一步也没有任何中央部委经历,再接着退,所有工作经历仅限于长三角一隅。超乎常理的任命自然有超乎寻常的解释,留待将来去看历史真面目。
三、老当益壮。
与李汪陈67岁即退出中央相反,72岁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和69岁的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留任和出任新一届政治局委员。应对百年未有的世界大变局,军事、外交老将留任,给已是动荡不安的未来发出了信号。
四、风打花残。
66岁的石泰峰晋身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本来以石的年纪和资历,曾被看好能够直接进入政治局。然而在2022年4月,内蒙古换届前调任中国社科院院长,甚至在同年6月,担任了往往是专给离任省部级官员安排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时间,对石的去向便不被看好。我也认为将是二线副国职务,足以表近年苦劳。然而,继同时间转二线专委会的应勇再度履新出任最高检关键职务之后,石泰峰甚至更进一步,以准二线职务直接升局入处,是所有人都没有想过的最好结局。不得不让人大跌眼镜。石在内蒙时倒茶二十年,四大皆空的局面或多少因其立下不世之功?
五、良陈美警。
另一位出乎意料的新晋局者当属陈文清。虽时被提及可能会晋身副国,但能够以安全部部长身份晋局入处并进一步担任关键性职务,相信砸烂的眼镜片也绝不在少数。陈在警、检、纪、安等刷遍履历,却出淤泥而不染,避开康师傅、孙力军羁绊,相信其在对后者团团伙伙的打击剿灭上,亦有大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文清应是第一个基层民警出身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另外,同样是基层民警出身的公安部部长王小洪则出任中央书记处书记。而另一位中央书记处书记刘金国,也有着长达二十多年在政法公安领域工作的经历。近来这段时间,因应国内外复杂情况,有公安民警经历的领导人愈发受重视。陈、王的任用,再加上应勇、王忠林的临危受命,李家超的履新,可能是这一趋势的一个表现。
六、上将卫东。
何卫东上将,以非上届中央委员会成员、非当届党代表身份一举出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开创又一个先例。何上将出身于第三十一集团军(现陆军第73集团军,驻地厦门)。除了何卫东,本届政治局书记处领导人中,还有习近平、蔡奇、尹力、李书磊、何立峰、陈文清、黄坤明、王小洪都有长期在福建工作的经历,绝不仅仅是巧合。因为针对对象实在明显,相信何卫东的任命绝不是无的放矢。
七、博学多才。
新领导人中,高学历的专家,无论是层次还是人数,又有提高。有博士学历(非在职)、教授职称的渐多。常委王沪宁教授就不用多说了,新局委中,李书磊是文学博士,号称北大神童,中央党校教授;石泰峰也在北大就读,与李克强是同学,曾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何立峰厦门大学念到硕士;马兴瑞曾任博士、博导、哈工大副校长,与袁家军都是航天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李干杰在清华学习核反应堆安全工程,曾任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做环境保护部部长的前任陈吉宁则干脆就是清华大学校长;尹力在苏/俄学习取得卫生管理博士,是医学卫生专业领域出身的第一个政治局委员;其他如丁薛祥曾任上海材料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张国清毕业于长春光机院电子工程,刘国中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炮弹制造,都是硬得不能再硬的工科专业。政治局除了这些顶尖专家学者,也有专科出身,但不必嘲讽,那个年代农家子弟上的专科,已属不易。
八、秘书治国。
看到有人提,这里说一下。除习近平本身也做过秘书工作外,李强、蔡奇、丁薛祥、李希,刘国中、李鸿忠、陈文清、黄坤明等,都有过秘书或秘书长履历。其实,秘书工作和秘书长工作是有一些区别的。秘书出身者心思缜密、眼界宽广、处事活络、善于协调。因此要有独当一面的经历经验,才能再上层楼。眼下核心带秘书领专家,希望是好的团队组合。
九、魄力破例。
本届大大小小破例太多,其实上面已经列举了许多往常不可能有的情况,打破许多成例,比如说许多67岁及之前委员不再自动连任(往届最多只有零星),李强在无任何中央工作经历直升常委候任总理,何卫东非党代表直接出任政治局委员,政治局中首现基层民警出身和医药卫生领域专家外,还有:1)中央书记处与国务院领导不再保持连续性。以往换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有具有政治局常委身份的那个除了是接班人外,一定都有一届书记处书记的经历;历届国务院总理必出自副总理(一届任期以上)。这个规律到二十届彻底颠覆。书记处全是新人,当然变通说,还有主持书记处工作的总书记,那就算另一个解释。国务院领导除了王毅全部换新。2)政治局成员中,自十五大以来25年首次无女性。曾经在其他帖里就女性长期在国务院任职写过看法,认为新时期还是看能力的好,硬提能力不足的女性,耽误其分管领域工作,还不如不要女性。言犹在耳,政治局书记处里都没了女性。3)对于少数民族,同样道理。十八大之前,尚有在政治局书记处里的少数民族干部,也因种种原因下马(杨晶),二十大是继续了十九大的用人思路,班子里是否有少数民族干部看能力和需要。4)延续多届的政治局委员数目重回偶数。其实这个不必太惊异,因为政治局委员数目本就没有定额。十三届是17+1(即17位委员加1位候补委员),十四届是20+2,十五届是22+2,十六届是24+1,十七、十八、十九届取消候补委员,都是25位政治局委员。二十届24位委员,从职能上讲,目前看就是减少了中央纪委二把手(刘金国)的入局资格。其他要看分工情况。总的来说不算是非常规。
十、不三不四。
随着李克强、汪洋、韩正等老三代四代人物退场,政治局书记处的新人,要么是与核心齐心齐力齐步走的第五代表队核心成员,要么是绝对忠诚的行业专家。政治局书记处成员里,只有赵乐际、王沪宁、李鸿忠、王毅、刘金国还有一点过去时代的印记,但随着时间推移,也终将最迟在下届大会后回家养老。下届大会时,大概有十二名局委可以留任,正好是一半人马,那又将是一个平静的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