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叶婷采访报导)近日有报导指,大陆电动车产业纷纷在香港开设办公室,早前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宣布将在香港设立国际总部。在外资加速撤离香港之际,港府去年10月宣布吸引约30企业来港,八成属大陆企业,包括华为。同时金管局正积极筹备下一届金融峰会,希望打造“香港归位”。有分析认为,中共当局仍将希望寄托在香港,意图利用香港从海外融资进行全球扩张。
据彭博社去年12月29日报导,中国大陆电动车产业纷纷在香港开设办公室,利用香港金融体系追求全球扩张,迄今投资超过10亿美元。
去年12月7日,香港科技园公司与中国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计划在香港科学园设立科技创新研发中心,预计投资不少于12亿港元(约1.54亿美元),并招聘500名科研人员,以促进新能源科技创新及市场拓展。
宁德时代并非首个进入科技园的中国相关车企。早前,合众汽车、致力自动驾驶运算芯片和平台研发的黑芝麻智能科技,以及高效能智慧驾驶运算方案提供商地平线公司等都已分别在香港设点。港府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引进办)近日向彭博社表示,迄今为止,中国大陆的电动车相关企业已承诺投资86亿港元(约11亿美元),并计划在当地雇用1,300名员工。
拟利用香港从海外融资
在香港设点的大陆企业不限于汽车制造业。去年10月4日,引进办举办“重点企业伙伴启动礼”,与首批在香港落户或扩充业务的重点企业举行签字仪式。
引进办吸引约30间企业,首批有大约20间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包括华为、阿斯利康、联想、美团等。这些企业将在香港总共投资逾300亿港元(约38.38亿美元)。
政府公报称,20间来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慧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策略产业的企业,将落地“香港创新科技生态圈”。这些产业大部分都会在香港设立研发中心或区域业务总部。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活动后表示,有超过30间企业已经来港落户或来港扩充业务,约八成是内地企业,涉及约一万个职位,主要为科研人员和管理层。
资深时事评论员石山表示,香港并非是一个制造业发达地区,因而也看不到这些中国企业进入香港具有何种优势,唯一的解释是香港资本在大换血。“外资在加速撤离,大陆企业来香港填补空缺,其最重要目的是希望透过香港从海外融资。”他说。
找回香港桥梁作用是奢望
去年11月7日,金管局筹办了第二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下称峰会)。第一届峰会于2022年底举行,当时香港尚未完全通关复常,据称此举是作为特区政府对外展示“香港归位”(Hong Kong is back)的一个舞台。
目前,金管局正在积极筹备第三届峰会,并称已经向包括美资大行(如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国际银行(如汇控及渣打集团)等发出了邀请函。
特首李家超称,在中共“十四五”规划支持下,“香港是内地与海外企业之间非常活跃的桥梁”。
石山表示,香港当局正在进行部署,希望通过海外融资,重新找回香港桥梁作用。但“在当前局势下,这只能算是一种奢望”。
稍早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国防授权法案》,同时将中国大陆及港澳等同朝鲜、古巴、伊朗及委内瑞拉等被列为“海外敌对势力”。
港人净流出53万 仍有近四成打算移民
近几年,外资弃港而去,大量港人移民他乡,香港被“成功”换血。有学者曾分析指,过去三年香港人净流出53万人。但这仍然不是最终数字,去年12月的调查显示,仍有大量香港人因本地政治环境恶化而计划移民。
12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最新民调显示,37.7%受访者表示有打算移民海外的想法,较去年同期的调查上升了9.3个百分点。
调查还显示,打算移民或移居外地的首个本地因素为“香港自由(包括言论及新闻自由)/人权情况变坏”,占17.7%;其次为“香港政治争拗太多/政治不稳定”,占15.1%;“香港政制不民主”占14.2%,而“香港居住环境较差/较挤迫”占11.2%。
另据香港民意研究所去年12月27日公布年终调查显示,预期2024年香港的整体发展会比去年好或会恶化的受访者各占40%,乐观净值为0%,较去年急跌28%,跌幅显著。
创业板劣迹斑斑 投资需谨慎
目前引进的企业大部分属于创新产业,石山提醒投资者,很多创新企业存在严重造假,因而整体上都是失败的。
石山认为,这正是香港交易所创业板指数(Growth Enterprise Market,简称GEM)连续多年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些企业的目的就是圈钱,而圈钱的目的并非为了强化技术与提高生产,而是拿了钱后就跑路。”
去年12月29日是香港交易所A股最后一个交易日,全年来看A股整体走势不佳,创业板年跌19.41%,连续两年下探。
去年9月,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已面临“清零”窘境。截至9月15日收盘,创业板指数报25.3点,成交额约7,710万港元(986万美元),年内跌幅超过30%,创历史新低。相比2007年的1823.74点历史高位,跌幅达98.6%。
港交所资料显示,341只香港创业板指成分股中,9月14日当天有174只个股出现零成交,比例高达51%,成交额超过1,000万港元(128万美元)的个股仅一只。去年8月数据显示,创业板个股当中,仅7只月成交总额超过1亿港元(1279万美元)。
另外,创业板除了指数暴跌外,该板有32个月无任何新股上市,迄今超过三年也都没有任何公司从创业板转往主板。
香港创业板创立于1999年底,是完全独立于主板以外的一个新的股票市场。新兴科技企业是创业板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的主要目标是给有增长潜力的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根据香港中华工商总会报告显示,至2020年,共有1319家大陆企业在香港上市,占香港上市企业总数的52%。
其后由于太多劣质及空壳公司在此上市,很快创业板即走向交易低迷状态,导致香港联交所及证监会不但多次收紧上市的门槛,更引用被称为“天条”的《上市规则》及《证券及期货规则》杜绝创业板公司的有关行为。